舞剧《天工开物》 云南站到底有谁在啊? 你想见的他们都来啦! 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是一生一战,也只是人生一站。和高考比,古代的科举制度更为残酷。

如果将高中生类比成古代的秀才,大学生类比成古代的举人或者进士。

按照明朝的考选难度,即便是秀才都不亚于今天考取顶级985,更别说举人、进士了。

可以说明朝要考上进士比考上清北都要难得多!

然而漫长的人生之路,总是充满着无数的机会和可能性。

明朝有这样一名考生:他一生经历六次科考落,榜终与广大技术工匠为师。用绚烂、宏大的方式记录明朝的各项科学技术。写就一本“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干”的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

——他就是被赞誉是“中国狄德罗”的明代科学巨匠宋应星。

一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一幅承载着明代文化精髓的画卷

从一本彰显工匠精神的中华科技巨著,到一部创新舞台艺术生产力的舞剧作品。

著名导演陆川首次跨界创作舞剧《天工开物》,穿越近400年,达成了一次与明朝科学技术,和科学巨匠宋应星的对话。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

奇书奇人,经世致用

2025年4月18-19日

云南省大剧院

陆川导演作品 舞剧《天工开物》

用舞剧的方式

打开“大明硬核理工男”的故事

演出信息

陆川导演作品

舞剧《天工开物》

| 演出名称 |

明代学子求仕之路有多难

堪比登天

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获得考取功名,衣锦还乡,春风得意马蹄疾。

中国的科举制度发源于南北朝时期,真正作为选拔人才制度起源于唐朝,而到了明朝的时候发展最鼎盛。

明朝考取举人甚至进士需要通过哪些考试呢?总共需要经历四轮考试,堪称过五关斩六将,难于登天。

童试:最低一级的是童试,童试通过的人被称为童生。

院试:院试通过的童生被称为秀才,秀才具有一定的特权,比如说见到小官可以不用下跪。

乡试:秀才可以参加乡试,乡试通过的人那就被称为举人,举人可以有做官的资格。

会试:举人到中央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的人被称为进士。

六考六败写就科学巨著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公元1615年,出生于江西奉新的宋家兄弟宋应星和宋应昇一起参加乡试。

几天后放榜,宋应星排名第三,宋应昇排第六,轰动十里八乡。

要知道,当时乡试中举的比例大概为三十比一,而宋家两兄弟竟能同时上榜。

此次乡试,让兄弟俩意气风发,他们决定乘胜追击,继续考取功名。

从此,宋家两兄弟开始了饱含艰辛的科考之路。那以后,三年复三年,宋家兄弟一连考了六次科举,全部落第。

虽然每一次都落第而返,对宋应星而言却是满载而归。赴京师会试,路上便要近半年,这六次水陆兼具、长途跋涉的赶考,让宋应星得以走访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实地考察生产现场、手工作坊,他认识到了工农业生产的巨大价值。

宋应星记录并描绘沿途的所见所闻,倾注半生心血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

如同《天工开物》序言中50岁的宋应星写下这样一句话:“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著名导演陆川首部舞台剧

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

2020年,陆川受邀做“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

江西采风途中,陆川偶然路过奉新县宋应星博物馆,舞剧《天工开物》由此应运而生。

宋应星身上承载着科学的精神,为这个国家民族的科技传承,付出长期而孤寂的努力,在明朝国破家亡之际,靠一己之力把中华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汇聚在一本书里,他是一个时代的逆行者。

我渴望探寻他灵魂深处那股力量,也希望《天工开物》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和少年们,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与追求。

——舞剧《天工开物》总导演、编剧陆川

舞剧《天工开物》由著名导演陆川创意执导,将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向中国智慧、人民情怀致敬!

剧中通过当代艺术手法,展示科技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大地之美,体现中华民族秉持“天工”与“开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展现中国科技根基、科技自信的民族精神,彰显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理念。

什么是国风?

他在海外用舞蹈回答!

《天工开物》中,老年宋应星由快手和抖音都拥有数百万粉丝的马蛟龙饰演。是那个伦敦塔桥前让外国网友惊叹:“原来中国人真的会飞!”的舞者马蛟龙。

< 马蛟龙 饰演老年宋应星 >

拥有中外百万粉丝舞蹈博主。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教师,荷花奖金奖,希腊国际舞蹈比赛金奖。

2018年国家公派到英国伦敦舞蹈教学并于2020开始短视频创作。其在英国以极具个人特点的方式传播中国舞蹈文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央视网。学习强国、新华社,China daily等各大媒体平台报道。他飞舞在英伦街头的舞动故事被英语周报收录并作为国内各省市英语中考的考试内容。

宋应星历经六次科考落榜,却痴迷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乃粒、乃服、冶铸、锤锻、膏液、曲糵、佳兵、舟车等十八个篇章,对明朝中叶以前的科学技术工艺进行完整的考察梳理,记录中国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几千年来的实践技巧,著就“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宋应星本想以自己的笔墨拯救危亡的国家,却无法阻拦山河破碎,长兄、挚友以身殉国,宋应星静心执着于做一件更有意义的大事,著书《天工开物》,传播中国科学技术,影响中国,影响世界。

巧夺天工 开物成务

这是宋应星的故事

也是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的故事

以明制美学演绎中国风骨

、人民情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