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的朝廷上,孔洙意外得知真金身份,并与元朝强权产生矛盾。孔洙深感实现心中抱负,就必须让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遂于忽必烈面前大义让爵、化官为民。而回到江南的孔洙,以“南孔”族群为核心,创造出了“诗礼相承,贤才辈出”的江南文化盛景。
01
新国风音乐剧《南孔》
音乐剧《南孔》如何通过音乐与舞蹈
将儒家文化的深邃思想以生动形式展现给观众?
音乐剧《南孔》它是一部圣贤大宗绵延千年的光辉史诗,一曲家国天下礼孝仁义的浩瀚长歌。
在舞台呈现方面,充分发挥音乐剧表演形式的优势,将音乐、舞蹈、剧本和整体视觉进行综合创作,既深度考量了故事年代的美学特征,同时给予以现代审美的思索,剧中的人物设定,人物情感的表达及戏剧场景的营造,希望能与观众朋友们同频共振,共通共融共情。
让宋韵文化、南孔精神走进大众视野,让有礼之风吹向更远的地方,传递出我们浙江有礼,中国有礼的人文气息。
02
新国风音乐剧《南孔》
这部剧在舞台呈现上有哪些独特设计
能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南孔文化兴盛的时代?
无论是舞美多媒体视觉的维度,舞台美术,戏剧场景的布置,还是音乐风格和作曲结构的属性,都有它一定历史代入感。
在戏剧表达上比如上半场思鲁这场戏里面,孔洙学堂里,不仅仅只是读书人,还有卖麻饼的饼伯,店小二等等社会各个阶层百姓,真正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将儒家文脉深耕于江南的土壤中,让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
其次是当孔洙大义让爵,从元都回到江南兴学弘道后,舞台视觉上会出现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王阳明,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大批文学大儒,创造出了“诗礼相承,贤才辈出”的文化盛景。
03
新国风音乐剧《南孔》
作为一部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音乐剧《南孔》
怎样做到兼顾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观赏性?
对于这段真实且厚重的历史事件,如何找到与当代观众一种共鸣性。
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以及艺术观赏性需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剧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比如水亭门,思鲁学堂,江南纸坊,还有饼摊商户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设计,宋元两朝交替中不同的文化美学体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机融合,合而不同,文脉之相承集中体现提炼到一个“礼”字。
也许我们看完这部戏,每个观众都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不同解读,新的文化寓意或者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哲思和人文精神。
已经到底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