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安排到首演场,到了交答卷的时候了,压力是很大的,不知道这些舞台呈现形式观众能不能接受?剧中的梗观众接不接得住?会不会变成自娱自乐、自我感动?……这个戏真的很累,下半场全都是大solo,在这样高强度下,还要进行歌唱……登上舞台那一刻,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想要争口气,为我们剧组、为阿珍(剧中阿娟的师娘),也为我自己,必须没有退路,希望能给大家开门红,开一个好头。
谢幕的时候(哭了),我甚至会觉得会不会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会,真情流露很好)后来回想了一下也挺好的,现场艺术的魅力就是在于此,所有都是自然发生,没有 NG,都是浑然天成的。演完我真的觉得如释重负,演出结束去 SD(演职人员出入口),看到那么晚了还有很多观众在等着,又击中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又哭了。
2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感恩这个时代和我的前辈们”
我和阿娟很像,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父母在外打工,几年才见一次,我父母也是工作很忙,我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了,要么住家教家,要么住老师家,放学看到同学的家长都来接他们的时候,我都会站在门口哭,我也想回家,总盼着自己的父母能来看看自己,接自己回家。
三年级之前我都是一个农村的娃娃,那会儿暑假、寒假在乡下抓鱼,在田间玩耍,那会儿爷爷还没过世,他们会种西瓜、菜,玉米……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收成。小时候也有剧中阿猫阿狗这样的朋友,过年过节就跟村里的小屁孩一起玩,把鞭炮插到一起,涂上蜡烛油点火把去探险,现在回想,那段岁月蛮开心的。
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后,我觉得我的人生逆风翻盘了,到了我擅长的领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了,真正实现了小时候说的我要走出去这个理想。我有一股拼劲,大一军训就成了标兵,后来当班长,当学生会副主席,大一大二就是扎实打基础的时候,我真的是琴房—宿舍两条线,同学聚餐都不去,大二结束拿了一等奖学金。
大二结束我收到综艺《声入人心》的邀请,他们在全国选人,一开始大家一起上海—长沙,长沙—上海往返,像旅游似的嘻嘻哈哈,后来他们开始遴选了,每去一次少一个人,这个心态变化也很微妙,从开始很开心,到后面感觉怎么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初舞台的时候,每一个人出场,都会写介绍,比如:方书剑:上海音乐学院,严格意义来讲,参加节目录制的在校生就我一个,这种压力你可知晓?
在节目中跟前辈合作肯定是慌和紧张的,但是我心中就有一个念头,不要让自己成为大家眼中的炮灰。录制综艺的过程就跟我们《雄狮少年》的创排一样,很辛苦,但任何苦到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事情,往往都会带来好的回馈,这是我摸出来的一种规律。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很感恩这个时代和我的前辈们,没有他们在前面开路和铺路,也不会现在中国音乐剧的繁荣。不过一种艺术形式最繁荣的时候恰恰也是最鱼龙混杂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思想都有,所以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不是骨子里的热爱,越是在这样的年代越要自省,我一直认为现在中国音乐剧就像当年电影在中国兴起的样子,我坚信音乐剧未来一定会走到寻常百姓家,就像现在大家买票进电影院一样平常,它可以给你创造情绪价值,是你节假日的一种消遣、陶冶情操的方式和途径,也可以是你去学习的一种载体。
3
“心中要有一个擎天柱”
于演员来说,音乐剧这个行业不是以盈利为主的,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赚钱,我劝你就放弃吧,如果你没有绝对的热爱或者说韧性,我也劝你放弃吧,音乐剧的魅力是源于你真正的热爱,要真的喜欢在台上的感觉,是上了舞台我谁都不让的状态,是台上很飒的自己,这个自己不是指我,而是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舞台存在于每一个方寸之间,舞监,音响、舞美、导演、服化道、制作人等等所有工种,舞监在工作台cue流程的时候也很帅的,舞台艺术是一群人、一整个团队的配合。
这两年我跟全国各地的省级院团有一些合作,觉得每个地方的制作模式都不太一样,接触的东西多了,要把他们的优势攒到一起,谦卑地去学习,近些年各大院团相继成立音乐剧团,这是很好的开始,谁一上来就能飞能跑,都是踉踉跄跄学会走路的,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就要去汲取、学习、融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擎天柱在,心存敬畏。就像我们《雄狮少年》里面提到“心存敬畏,永远都有不可逾越的高峰。”
线下的艺术很难在很短时间内让所有人知道你的变化、成长,很多人对我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我的遗愿清单》,或者《声入人心》,应该也没有很多人看过我的《赵氏孤儿》。其实这六年来我的变化还是蛮大的,所以《雄狮少年》让大家看到了我不一样的一面。当然有一些观众是我在哪儿演他们就会陪我到哪儿,这些人真的逐渐成了我的心头肉,我们现在已经默契到有一种磁场了,像首演那天,他们在剧院门口接我,我能从他们的眼神和整个氛围中感受到他们的紧张和担心,但他们不敢说话,也不敢对我多说什么,怕打扰、影响我,这几年来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真的会很珍惜。
采访内容节选自南都娱乐周刊,作者李春花
剧照摄影:夏冬
2025“艺述”湾区演出季
音乐剧《雄狮少年》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11日(周五)20:00
2025年4月12日(周六)14:30
*演出时长约为15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一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地点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歌剧厅
演出票价
880/680/480/280/180
公益票50元
购买880/680/480元票档演出门票
年费会员享折上折
主创团队:
作曲、编曲、音乐总监:高世章
作词:岑伟宗
编剧:张飞帆
联合导演、编舞、舞台美学:张月盈
联合导演:周笑微
联合编舞、巡演导演:吴泳宏
编曲:罗健邦
灯光设计、舞台美学:杨子欣
服装、造型设计:Demon Zhang
声乐指导:陈沁
醒狮指导:赵伟斌
主视觉概念摄影及设计:庞浩
特别鸣谢普通话首演版主创:
何念、刘旻姿、刘子豪、姜清华、
童达琴、桑琦、任冬生、王佳迪
主演阵容:
方书剑 陈科铭 饰 阿娟(刘家娟)
李秋盟 饰 咸鱼强(谢国强)
陈沁 饰 阿珍(徐慧珍)
覃一凡 饰 娟然(许娟然)
李金城 饰 阿猫(刘福军)
张毅凯 饰 阿狗(刘志雄)
*具体演出阵容以演出现场为准
指导单位:
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出品单位: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总制作:
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制作:
广州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22年度广州市文艺精品专项经费扶持作品
2024年度广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项目重点扶持项目
已经到底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