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文化膨胀了”
“舞剧天工开物谢幕的含金量”
“真的绝了”
“全员会飞、神仙打架”
“太震撼了”
“不愧是老祖宗的审美”
👇️
有的观众为它怒刷N遍
回家开始“戒断反应”
更有观众为它“怒写5000字repo”
这部场场售罄的舞剧《天工开物》
到底有何魅力?
明朝有这样一名考生,他历经六次科考落榜,却痴迷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乃粒、乃服、冶铸、锤锻、膏液、曲糵、佳兵、舟车等十八个篇章,对明朝中叶以前的科学技术工艺进行完整的考察梳理,记录中国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几千年来的实践技巧,著就“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他就是被赞誉是“中国狄德罗”的
明代科学巨匠宋应星。
宋应星本想以自己的笔墨拯救危亡的国家,却无法阻拦山河破碎,长兄、挚友以身殉国,宋应星静心执着于做一件更有意义的大事,著书《天工开物》,传播中国科学技术,影响中国,影响世界。
该剧舞美设计做了大量的史料研究,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简、巧”的美学特征。
剧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
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舞剧化创意官员、百姓、工匠、农夫等人物的造型。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音乐创作上,兼顾明代雅乐与民乐的艺术结合。既有古典雅乐的庄重恢弘,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真挚。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旋律中,比如: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织丝声,突出这是一部劳动人民之舞,是一部工匠之舞。
为了在舞剧的短暂时间中给到观众最极致的冲击,陆川导演在舞剧中采用“舞段”加“影像”的创新表现方式,例如在舞台上展现宋应星“顿悟”的一瞬间,既写实又写意。
影像的表现方式是电影导演熟悉的方式,在舞剧中的运用收敛而并不泛滥,科技、展演、秀演等手段的展示作为一种放大剧中人物灵魂世界与情绪的手段,对观众而言是由古至今科技发展的对照,更是视听体验上极致的冲击。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
奇书奇人,经世致用
5月31日 - 6月1日 江西艺术中心
舞剧《天工开物》一周年钜献
用舞剧的方式打开
“大明硬核理工男”的故事!
*实际卡司请以演出现场为准
· 关 注 我 们 探 寻 更 多 精 彩 ·已经到底部了~